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29-3-2022
飲食有節
受邀寫一個素食的專欄,第一件事是要想題目。談素食必然和食有關,又希望從中也帶點中醫旳智慧給大家,思前想後就想到「飲食有節」。
飲食有節
首先,飲食有節四字,語出《黃帝內經素問》。文中講到上古的人,知道要合於天道養生,會「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,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」,然後便能「形與神俱,盡終天年」。所以這個專欄的題目,是希望大家能像上古之人一樣,明白飲食的道理,從而獲得更健康的身體。
何謂「節」?
那麼「節」又有什麼意思呢?節其實指節氣。中國的曆法分為陽曆和陰曆。而現在我們所用的曆法是陰陽合曆。陽曆是指太陽和地球之間的關係,而陰曆指的是月亮和地球的關係。而古人把一年三百六十日(陽曆)分為二十四個節氣。而二十四個節氣中,又分為12節氣和12中氣。如果大家對中國曆法有認識,便知道月令(一個月的地支)的更變是按著一月中的節而定,也就是按太陽的規律而定立。所以陽曆的一個月,是由一節一氣所組成。簡單說,今年是壬寅虎年,大年初一是西曆的2月1日。但立春(一年的第一個節氣)是2月4日。所以今年2月1日到2月3日所出生的小孩仍是屬牛。到了立春,寅月(每年的第一個月地支為寅)來了,則之後所生的小孩才算屬虎。又例如即將來臨的夏天,始於立夏。今年的立夏是農曆的四月初五,但四月初四的月令地支是「辰」,而到了四月初五,月令的地支則變為「巳」。
節和飲食
那節氣又如何影響飲食呢?一個是時,另一個是量。 經常聽老一輩的人說,不時不食。節氣影響了一切農作物的播種和採收。如梨,是秋天的食物。秋氣乾燥,梨味甘涼能潤肺而生津。所以到秋天是食梨的季節。但在春天,因為春本帶濕而多雨。杜牧的詩也有云:清明時節雨紛紛,故春濕氣較重,如果再食甘味則可能水濕太過而生痰。
講起清明,那就不得不談一下龍井茶。中藥有採收的最佳時節,而龍井則更講究。龍井茶分明前,雨前和普通龍井。明前指的正正是農暦三月的第一個節氣清明節。清明節前採收的龍井為最上品,當然價錢也是最昂貴。到了清明後,下一個中氣為谷雨。在這時期內採收的龍井則次之,最後是谷雨後的龍井茶就沒什麼特別了。
谷雨後就到立夏,春夏天人體內的陽氣會漸漸升發,氣温會一日比一日高,飲食時可吃一點點小辣以助身體的陽氣之升發出點小汗以解外濕。到了夏天,大家都知道有冬瓜和西瓜。夏天的氣為暑氣,暑氣在中醫而言是濕和熱夾雜。而冬瓜西瓜,則除了有清熱的功用外,也能利濕,所以非常適合在夏季時食用。
中國人談飲食,時間很重要。一天三餐的定時飲食也是養生的關鍵之一。至於飲食有節中的節和量因於篇幅所限,則要等到下會再和大家詳談。
*************
朱嘉俊,中醫學碩士,註冊中醫師
畢業於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碩士。於將軍澳醫院任職中醫師超過十年。現任青木堂銅鑼灣診所註冊中醫師。曾到北京深造及工作,並四出尋訪名師,包括北京,河北,台灣,馬來西亞及美國等,在醫術上不斷求進。擅長以針灸及方藥,治療各類內科、婦科,皮膚科及痛症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