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目錄 購物車 {{currentCart.getItemCount()}}
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,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

治病與養生

11-4-2023

上次談到在素食展分享後,一些朋友交流茹素時遇到的困難。這樣我想起中醫治病和養生兩個特性。

中醫比西醫更多討論的地方,就是「治未病」。既然「未病」,又如何治?那就是養生的範疇。

 

講得仔細一點,中醫只治三種病:

  1. 治已病
  2. 治欲病
  3. 治未病

治已病比較易解釋,就像得了感冒,服點中藥治感冒。已病,即是身體已經病了,出現了症狀,而去處理。例如痛風,很多痛風的病人找我針灸後,痛大大減輕甚至消失,這是治已病。

 

治欲病的意思則是知道自己有可能會病,但未出現症狀或感染,而先行預防。比如近三年的新冠肺炎,大家服一點相對應的中藥,那就是治欲病了。同上,我痛風的病人一般建議他們痛風過後,繼續找我針灸。因為痛風的病人,在未發痛風時經針灸調理後,能大大減少痛風出現的可能。這時病人痛風並未出現,而我的治療手段是針對痛風而做的,故是治欲病。

至於治未病,就是養生的範疇了。像以素食去改善消化系統的問題,那算是治未病。因為過程中沒有針對某種疾病而治療,而是整體改善其身體素質。


未病即是沒有症狀,那如何處理?中醫會按天時(四季和六十甲子年),按個人(個人的體質)還有按地域(東南西北)而給建議。
就如這專欄一開始成立之初,本是想以天時為入手方法給大家一點健康資訊。所以才叫飲食有節。


而一般人所講的寒底熱底,就是針對體質而言。(不過把人單單作寒熱之分太粗略和欠精準,我不太這樣分。)再來就是按地域,東南西北當然不是指香港內的四方,而是以全個地球而言。像北方比較寒和乾燥,南方多有濕熱。因此香港位於中國的南方,這也是為何香港人多有飲涼茶或袪濕茶的傳統習慣。

理解好中醫在病的不同時段的處理方法,下次再講講萬一不幸生病,我們又是如何處理。希望能幫助素食者理解好飲食,從而能更健康地吃素。

 

*************

 

朱嘉俊,中醫學碩士,註冊中醫師

畢業於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碩士。於將軍澳醫院任職中醫師超過十年。現任青木堂銅鑼灣診所註冊中醫師。曾到北京深造及工作,並四出尋訪名師,包括北京,河北,台灣,馬來西亞及美國等,在醫術上不斷求進。擅長以針灸及方藥,治療各類內科、婦科,皮膚科及痛症等。

>> 按此 Follow 朱醫師 FB 專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