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5-9-2022
入秋
何處合成愁?離人心上秋。
一到秋天就令人想起煩惱和憂愁。對比炎炎的夏日,陽氣充足,立秋以後,陽氣一步步下降並收入體內;沒有了陽光正面的活力,自然多了一份悲秋的情緒。
哪怎麼辨?我們又看看《內經》如何教我們養生:
「秋三月,此謂容平。天氣以急,地氣以明,早卧早起,與雞俱興,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,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收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肺,冬為飧泄,奉藏者少。」
這裡是一個講飲食的專頁,所以早睡早起那些就不多談了。按《內經》所言,秋天最重要是使肺氣清。
秋和肺,五行中同屬金,所以天應肺氣。肺喜温惡寒,飲食上我們最好不要再飲冷貪涼;另外肺喜潤,而秋天天氣燥,故宜多吃一點養肺陰食物,如葡萄、梨等等。
葡萄,原來早在古時中國已對其有記錄。我們又看下古時有名的醫家李時珍對葡萄的講法:
時珍曰︰「葡萄,《漢書》作蒲桃,可以造酒,人 飲之,則然而醉,故有是名。其圓者名草龍珠,長者名馬乳葡萄,白者名水晶葡萄,黑者名紫葡萄。」《漢書》言︰「張騫使西域還,始得此種。」而《神農本草》已有葡萄,則漢前隴西舊有,但未入關耳。
葡萄的性味為甘、平、澀。甘指的是葡萄的甜名,甘味有補的作用;平是葡萄不太寒不太熱,比較中性(但提一下,雪藏過低於室温的一定寒,不要飲食生冷);澀指酸,酸味有收的作用,而酸也是應於秋天,秋天主收。
所以到了秋天,大家可多吃葡萄。對肺腎都會有幫助。李時珍先生云葡萄有「筋骨濕痺,益氣倍力強志,令人肥健,耐飢忍風寒。久食,輕身不老延年」的功效,可見葡萄算是有益的食物。
不過講到葡萄,可能大家立刻想到葡萄酒。但如果有些不喝酒的朋友,也可試試李時珍教的飲品:把葡萄汁加熱,煮至黏稠,再加少許蜜糖,就可以造成葡萄蜜了。(注意:糖尿病患者慎用)
*************
朱嘉俊,中醫學碩士,註冊中醫師
畢業於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碩士。於將軍澳醫院任職中醫師超過十年。現任青木堂銅鑼灣診所註冊中醫師。曾到北京深造及工作,並四出尋訪名師,包括北京,河北,台灣,馬來西亞及美國等,在醫術上不斷求進。擅長以針灸及方藥,治療各類內科、婦科,皮膚科及痛症等。